疫情期间居家心理健康小妙招
发布时间:2022/3/17 19:00:10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634次
疫情期间居家心理健康小妙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大人停工、孩子停学,空气中弥漫着焦虑、紧张的味道被禁锢家门的你也许日渐烦躁。当然,作为成年人的你也许会通过观看防疫科普节目、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与他人交流、理性思考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然而,你是否曾经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帮助他们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防护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易让人产生焦虑、恐慌、愤怒等情绪。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除了做好自身的健康防护外,心理防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相比于成年人,幼小的孩子可能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出去玩,要天天待在家里,为什么生活跟平时不太一样。而被延长了假期的孩子们,已经明白我们正在经历什么,他们也会像大人一样恐慌。不同的是,年龄越大,他们可能越不愿主动表达。
因此,当此之时,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守护至关重要。
幼儿篇
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面对病毒来袭,我们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心理上的防护哦。那么如何去做呢?
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面对病毒来袭,我们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心理上的防护哦。那么如何去做呢?快来看看吧!
居家期间,我们可以和家人、孩子一起做些什么?
1.个人防护要做好
首先和家人一起做好个人防护,例如勤洗手、多通风、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搭配、保持室内卫生。
2.别样生活别样情
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在家锻炼身体做运动、学习做手工;一起读一本书或绘本,讨论故事的情节;一起做饭,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等。
设计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除去情绪支持外,家长还可以开动脑筋,和孩子一起共同度过这段特别的时光。
在保证孩子作息规律、安排好学习活动之外,家庭可以开展 提升家庭和谐气氛的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时间。这段特殊时光也是一个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加强亲子沟通的机会,可以在家里开室内运动会,教孩子制作美食,全家一起看电影、一起讨论、一起写作等等。
家长要发动孩子为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间接地维持了孩子的情绪状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要有一定规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请他自觉遵守。
3.感恩之情在心中
让孩子在困难中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爱的存在,让孩子的心中永怀感恩。
4.如果你的孩子感到害怕,怎么办?
耐心倾听你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在害怕什么。需要告诉孩子,传染病不是今天才有,曾经有过,将来也会有,人类曾经很多次一起努力战胜了传染病。需要让孩子了解,整个世界、整个国家都在一起应对这个困难,医生、科学家、警察、军队、管理人员在一起努力,而且我们应对这个困难的能力正在越来越强。
家长应给予孩子情绪支持,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将疫情比喻为“魔鬼”,来形象地讲给他们,这会让孩子透过他们的思维来明白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明白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败那个“魔鬼”。以这样的形式解释,小孩子也会非常乐意加入其中,待在家里就是他们对打败“魔鬼”所做的贡献。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参照成人心理自护的做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接纳情绪,引导孩子平静地看待疫情,安排好特殊的假期生活。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的情绪越平稳,孩子的情绪就会越平稳。
家长篇
1.接纳变化
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
应激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适应疫情压力、更好面对压力与生活的过程。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而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有错的。
2.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科学认识疫情
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传谣。
3.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心理负担
不让疫情成为生活中的主要话题,但要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给孩子听,可以轻描淡写一些,一定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不要轻信疫情相关小道资讯,避免陷入视讯信息轰炸中。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永远相信黑暗不会长久,光明总会再临。
4.父母情绪稳定,做好孩子榜样
我们经常说,“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此时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绪稳定,对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礼物。
教师篇
一、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在这样一场疫情下,身心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但如若你感到自己变化过度了,产生的变化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稳定或平复,自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做事、正常生活了,那么你可能进入了一种无法仅凭自己的能力调节自己心理的状态。此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大家对打赢这场战役最大的助力。
二、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一天的时间
1.作息规律化、正常化。规定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尽力执行,让自己的生物钟恢复正常,同时也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2.日程具体化、目标化。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任务清单,不需要太多,太复杂,内容要是积极健康的,且一定要具体,如读几页书,做做适当运动等。
3.计划公开化、团队化。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公布于众,每天打卡,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自己。也可以形成小团体,互相定目标打卡并设置奖惩措施,共同对抗无聊的日子,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三、直播上课、线上办公等问题的困扰
为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直播上课,线上办公成了热门话题。然而办公设备不全、操作不熟练,学情难以把控,线上批改作业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老师、家长直呼要被逼“疯”了。的确,新型的上课方式,不熟悉的操作流程……人们对这些未知的事物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担忧。
而我们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接纳并平复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直播上课只是应急措施,我们不如先当个学生,学习尝试直播这项新技能,还可以拉上家人一起一点点摸索和学习直播软件的操作方法,遇到难题共同摸索或及时求助,即使第一次直播过程中状况百出,即便这项技能用不到以后的教学中,但至少这个学习的过程也会是珍贵的回忆,也能证明自己学习能力很强。
四、能够缓解情绪的做法和方式
1.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
关于疫情的信息,建议大家从正规渠道、官方网站获取,且只要掌握必要的相关防疫措施和知识即可,过多接收如新增病例,死亡病例的数据只会无形中增加内心的恐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很强大的,你接触过的人和事都会或多或少不自觉的对你造成影响,所以,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选择我们的注意对象,让心理暗示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时候接收一些生活气息浓的、治愈系的、温暖的东西更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2.掌握呼吸训练的放松方法
呼吸训练是最简单有效的放松方法,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呼吸训练不受场地的限制,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以自己舒服的状态,坐或躺都可以,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训练时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慢慢的深吸一口气(持续大约3-6秒),感受吸气时肚子慢慢鼓起来,可稍停顿一两秒,再专注地、慢慢地呼出这口气(同样持续3-6秒),感受腹部慢慢回缩,重复这个过程,持续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以感觉到恢复平静或轻松为准。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分心或走神,不必自责,只需自然地将思维再拉回到呼吸上即可。
3.重视运动对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
诸多研究证明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对于改善抑郁,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大的帮助。运动对于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控制冲动行为都起着重要作用。居家运动必然会受到很多限制,但可以选择的运动形式仍然很多,如高抬腿、深蹲、开合跳、平板支撑、扶墙转体,或简单地瑜伽动作等都可以达到很好地效果,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注意运动安全,当然也可以跟家人比赛或互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加强了亲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心态的调整。
4.常与朋友沟通,保持社会链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朋友、同事等,他们是我们重要的情感支撑,良好的、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安抚我们情绪。疫情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朋友聊天或视频,聊天内容建议不要过多围绕疫情,可以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聊聊近来身边的趣事或谈谈对未来美好的想法,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
5.意识到独处的意义,学会与自己友好相处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生活中,我们总强调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如何跟这辈子最重要的人——自己相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陪伴我们最久的正是自己,所以在浮躁的社会里,独处,有时甚至比社交能力更重要。不妨从忙碌的生活里抽身,跟自己对话,了解、接纳自己,读读欠下的书,看看错过的电影,做做喜欢的事,哪怕只是自己呆着回忆回忆过去,思量思量未来……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了独处,才能更丰盈优雅的行过此生。
最后,希望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做好心理防护。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抗疫的重要内容,在危机中成长,我们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合理宣泄情绪,会让我们更加健康
研究表明,宣泄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能够减缓这些事件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第一负责人,当发现自己或家人情绪过度时,可合理宣泄情绪,例如倾诉、运动、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帮助我们宣泄不良情绪。
江宁区教育局“心灵育站”开通疫情期间心理服务热线
为了更好地帮助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和生活,江宁区教育局“心灵育站”现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为江宁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关怀。如有需要,请拨打相应时间段值班老师的电话:
“心灵育站”心理服务热线值班表
司幼小蜜蜂心理服务热线开通啦:
(1)司门桥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师志愿者服务热线:025-52755731(9: 00-12: 00 14:00—17: 00)
教师:张老师15850620963
保健:孙老师13585112314
(2)司门桥幼儿园幼儿心理疏导服务平台:各班班主任qq、微信、电话。
撰写:刘雨桐
负责:张晓慧
校对:吴章品
审核:周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