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事如意,“吃”出来的课程
发布时间:2022/10/11 7:36:29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834次
“柿”事如意,“吃”出来的课程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司门桥幼儿园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
为更好的开展种植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学习,秣陵司门桥幼儿园在2022年10月9日发展班和骨干班开展《“柿”事如意,“吃”出来的课程》讲座培训。
保教处周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李晓静园长种植课程分享经验,就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焱教授指出的︰当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环节普遍薄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识普遍缺乏,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稀缺,“经典诵读”等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做法亟待纠正,展开分享。
“文化”如何走进幼儿园?
育人——通过认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内化儿童真善美的优秀人性;培养具有热爱大自然,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完整儿童。
课程——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与现象的融合的整体的方式,帮助儿童探索感知和理解中华民族所有特有的文化及“以文化之”。
文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李晓静园长分享的从一个小小的柿子开始,教师沿着孩子们兴趣,用探索的脚步,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为线索开启了课程之旅,“文化”正在慢慢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最终道出:原来,幼儿园不只是吃吃喝喝,还可以有诗和远方。
为此教师们更加明确:以自然为基础,以文化为线索,以儿童的视角,构建文化育人课程。
最后,周主任提出了当前开展种植活动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开展种植活动及种植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各班的种植活动能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种植活动向其它各领域链接,为今后的实践指明新的方向。
撰稿:崔琳
校对:吴章品
负责:周凤群
审核:周翠玉
以劳润德 以劳启智 以劳健体 以劳育美